欢迎访问长兴国和新材料有限公司官网
15088330272

纳米碳酸钙的生产与应用

来源:中国非金属矿信息平台时间:2025-07-29 10:00

纳米碳酸钙是指粒径介于1-100 nm之间的碳酸钙微颗粒聚集体,粒子超细化导致晶体结构和表面电子结构改变,产生普通粒子不具有的表面效应、小尺寸效应、宏观量子隧道效应。

目前,碳化法是工业生产纳米碳酸钙的主要方法,其原料来源广泛,主要为碳酸钙含量较高的石灰石,原料经煅烧、消化、碳化、改性、分散、干燥、包装等步骤后得到最终产品。碳化法生产纳米碳酸钙过程中涉及到煅烧、消化、碳化、改性这四种主要化学反应。碳化法制备纳米碳酸钙的最关键步骤为碳化反应,按Ca(OH)2浆液和CO2接触方式的不同,分为间歇碳化法、多级喷雾碳化法、超重力碳化法等工艺。


间歇碳化法

在生产轻质碳酸钙的基础上改进而成,CO2从塔底通入,碳化时通过加入结晶控制剂来控制晶型和粒径,加入沉淀剂产生沉淀并分离,从而获得晶型大小不同的纳米碳酸钙。


多级喷雾碳化法

日本白石工业株式会社开发,通常用多个碳化塔,通过气液反应获得纳米碳酸钙。先将Ca(OH)2 和Al2(SO4)3或ZnSO4的混合浆液以雾滴的形式由塔顶喷入第1碳化塔,将CO2由塔底吹入,发生碳化反应,生成碳化液;其次,将碳化液以雾滴的形式由塔顶喷入第2碳化塔,将CO2由塔底吹入,发生二次碳化反应,生成纳米碳酸钙。


超重力碳化法

由北京化工大学开发,通过填料床高速旋转产生强大离心力场,获得超重力环境,乳液破碎成极小液滴,极大地增大气液接触面,提高碳化速度。此外,乳液在高速旋转填料床中高度分散,限制晶粒长大,即使不添加结晶控制剂,制备的纳米碳酸钙的粒径也可达15-30nm。


塑料、橡胶领域(结构补强)

纳米碳酸钙在复合材料中的添加量通常仅为3%-5%,但其补强效果相当于约 30%的玻璃纤维或矿物增强相。纳米碳酸钙与有机聚合物在纳米尺度上的复合,可将无机材料的尺寸稳定性、热稳定性与有机聚合物的介电性相结合,且复合材料熔体强度高,粘度低,结晶速度快,有利于有机聚合物的注塑、挤出、吹塑等。


涂层、造纸、润滑油

1.添加到有机或水性涂料中,形成的涂层不仅具有细腻、均匀、快干、白度高等特性,还能取代价格昂贵的钛白粉和价格较高的胶质钙,降低基料粘合剂用量,使配方中密度较大的立德粉悬浮,防止沉降,而且可通过空间位阻效应提高涂层的耐洗刷性和稳定性,适于生产高档汽车面漆和底盘聚醋漆等。

2.改性后的纳米碳酸钙具有良好的分散性,作为造纸原料能增加纸品白度和不透明度,改善纸品平滑度和柔韧度,提高对油墨的吸收性和保留率,适合生产高级铜板纸。

3.添加到润滑油中,纳米碳酸钙与金属表面之间可通过静电吸附作用形成单分子保护膜,提高润滑油的抗磨减摩特性。


生物医药

纳米碳酸钙还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,使其在药物输送、组织修复、生物传感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。尤其在抗肿瘤靶向药物研发上,纳米碳酸钙能作为多种疏水性和亲水性药物的输送载体,其生物缓慢降解特性使药物在病灶区域能停留更长时间,为药物持续释放提供保障。


Copyright©2014- 长兴国和新材料有限公司    浙公网安备 33052202000279号   浙ICP备2023007618号-1  湖州网页设计: 浙北数据
手机版